2009年2月14日 星期六

中國民樂精粹: 群星 - 高山流水





















中國民樂精粹: 群星 - 高山流水
推出日期: ---


這個是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監制的CD, 演奏水準超一流~
比市面上見得到的民樂高不止一個層次. 市面上肯定是買不到的. HDCD版本~


01. 高山流水(古筝 / 演奏者:許淩子)
《高山流水》原為古琴曲,是中國音樂藝術中的珍品,它贊譽彈琴人俞伯牙與聽琴人鍾子期由知音而發展成生死之交,意在感慨“知音難求”。全曲立意清高,有氣勢,有形象,充分發揮了筝的演奏技巧。巍巍青山,滔滔江河,盡在筝音中,聽罷一曲,心曠神怡。


02. 二泉映月(二胡 / 演奏者:中國廣播民族樂團)
《二泉映月》旋律優美而蒼涼,它將人們引入一個夜深人靜,泉清月冷的意境。樂曲像是在贊美二泉的景色,又像是作者在傾訴他凄苦坎坷的一生。在一陣心潮起伏之後,音樂又回到甯靜中來,随著對月與雲的追逐,對未來充滿了憧憬。從音樂中我們似乎聽到了作曲家的心聲。


03. 百鳥朝鳳(唢呐 / 演奏者:上海民族樂團小樂隊)
《百鳥朝鳳》原是一首流傳于中國的民間樂曲,它以熱情歡快的旋律與百鳥和鳴之聲, 表現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景色。整首樂曲完整、熱烈而歡騰


04. 梅花三弄(箫 / 演奏者:譚渭裕)
據《神奇秘譜》記載,《梅花三弄》最早為晉代桓伊吹奏的笛曲,至唐代改編為古琴曲。梅花傲霜高潔的品格,是中國至今藝術創作的主要題材。
“三弄”指主題重複三次,或“三贊”梅花。全曲表現了梅花的傲放、潔白,曲調清新活潑、節奏明快;當箫聲轉如高音區時,則增添了梅花在冰雪中巍然挺立的形象;旋律轉入低音區時,又增添梅花的蒼勁氣質,這首有1500年歷史的古老曲子,至今仍充滿高尚的氣質與剛健的生命力。


05. 夜深沉(京胡 / 演奏者:劉明源)
《夜深沉》是以昆曲《思凡》一折中的《風吹荷葉煞》曲牌為基礎發展而成,
以唱詞首句“夜深沉”命名,作為京劇曲牌來用。常用于京劇的舞蹈場面,音樂節奏活潑,樂曲流暢。


06. 漁歌(巴烏 / 演奏者:李相庚)
《漁歌》是由晨曦(引子)、漁歌、歡歌、跳月、漁歌、遠去(尾聲)六段組成,在二胡輕奏、揚琴琵音的背景上,巴烏奏出了遼闊自由的散板引子,舒展的旋律如晨曦四射。雲南的紅河風景如畫,“漁歌”主題,也就是巴烏也濃郁的哈尼族民歌音調奏出的輕盈搖蕩的節奏,表現了漁民們的勞動、生活。“歡歌”是以漁歌為主題音調變奏發展而來的。“跳月”則是以巴烏和樂隊的一問一答奏出彜族跳月的傳統歌舞旋律,三拍子和二拍子的交替節奏很有特色,音樂發展到高潮,“漁歌”主題再現,樂曲在尾聲中結束。


07. 鷗鹭忘機(古琴 / 演奏者:李祥霆)
這是一首18世紀前的古曲。“鷗鹭忘機”是一句成語,源于《列子. 黃帝篇》: 古時海上有好鷗者, 每日從鷗鳥遊,鷗鳥至者以百數,其父說:“吾聞鷗鳥绋從汝遊,汝取來,我玩之”。次日至海上, 鷗鳥舞而不下。後即取其義謂人無機心,則異類亦與之相親。


08. 行街四合(江南絲竹 / 演奏者:中央民族樂團)
這首據清代民間樂曲改編而成的江南絲竹,原是舊時回親行列在街上行進時使用的樂曲。 曲調抒情活潑、明快喜悅。


09. 思凡(箜篌 / 演奏者:崔君芝)
樂曲表現了一個年輕尼姑勇敢逃出空門的情景。靜中有動的引子和尾聲,
描繪了暮鼓晨鍾、香煙缭繞的寺廟景象。


10. 瑤族舞曲(民樂合奏)
在中國眾多的兄弟民族中,流傳著許多優美動聽的樂曲,《瑤族舞曲》就是其中一首。它那樸實悠揚的曲調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改變後的,瑤族舞曲》更具有魅力和詩情畫意。


01. 許凌子 - 高山流水
02. 中國廣播民族樂團 - 二泉映月
03. 上海民族樂團小樂隊 - 百鳥朝鳳
04. 譚渭裕 - 梅花三弄
05. 劉明源 - 夜深沉
06. 李相庚 - 漁歌
07. 李祥霆 - 鷗鷺忘機
08. 中央民族樂團 - 行街四合
09. 崔君芝 - 思凡
10. 上海民族樂團小樂隊 - 百鳥朝鳳

^^

沒有留言: